汽車制造
文章源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華中數控的技術突破是‘逼出來’的?!敝心县斀浾ù髮W教授、博士生導師汪海粟說,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針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封鎖事件頻發,一些關鍵領域因未掌握核心技術而被“卡脖子”。
武漢大學“珞珈杰出學者”李光教授說,“解決‘卡脖子’問題,跨部門、跨學科協同創新非常重要?!?/p>
兩位專家認為,應該從華中數控沖破封鎖線的歷程看得更遠,深化科研體制改革,改善科技創新生態。
華中數控的突破有四大特征
汪海粟長期研究產業經濟。他分析,我國高質量創新多發生在國防科研和生產制造領域,由于國家利益、特殊環境和特別事件的綜合作用,該領域的創新活動具有相對封閉、自力更生、自主控制和自成體系的基本特征。這既與國家安全有關,又與國外封鎖有關。以“兩彈一星”為標志的該類創新,通過實行舉國體制、集中科技精英和實施系統工程,最終都實現了先進技術和產品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目標,對形成該領域相對獨立的工業創新體系具有深遠影響。
華中數控在技術上的突破與上述創新極其相似,是“逼出來”的,具有國家支持、專家聚焦、校企合作、深化改革四大特征:一是2009年啟動的國家重大專項有助于中國數控系統的研究、開發、應用、迭代和完善;二是華科幾代科學家長期聚焦,并實現了該領域的高水平自主創新;三是科研團隊在產業化中解決技術痛點;四是學校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的系列舉措,使該類創新活動得以建立在制度創新的基礎上。
汪海粟指出,華中數控沖破封鎖的歷程,表明中國高校不乏具有家國情懷、能夠求真務實、尊重科學規律的專家。這些專家大多有出國留學的經歷,長期跟進學科前沿,并形成了對特定領域原理性、性能性和可靠性技術的研究能力。華科這群專家以解決中國制造業重大技術難題為己任,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于開發出以中國訣竅、中國專利和中國特色為標志的高端數控系統。
他建議,湖北武漢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基地,有一批細分行業的頭部企業,武漢各高校又有一群優秀的科學家,二者有效結合,有可能形成中國制造業自主創新的武漢模式,這未嘗不是武漢未來工業發展的重要選項。
科技創新要激發人的活力
李光長期從事科學與科技政策、科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領域研究。對于華中數控突破封鎖線的歷程有所了解?!叭A科一群科學家接力奮斗,實現了國內高性能數控系統替代進口、從0到1的突破,讓人振奮。”
他認為,結合國家重大需求,打破科技封鎖,解決“卡脖子”技術問題,跨部門、跨學科協同創新非常重要。從長飛光纖到華中數控等許許多多的例子來看,我國科研團隊有著“著眼于未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特點。科技創新要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在政策上鼓勵打造創新集群,建立科技創新利益共同體,踏踏實實做好沉淀、積累工作,激發高校、科研院所、民營企業、社會資本等多方主體力量,持之以恒,我們最終會在多個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汪海粟提出,要充分肯定這些科學家,通過全面改革相關評價體制,讓他們得到實惠,使其成果能夠更快更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
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很有必要
前不久,《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發布。公報顯示,我國科技經費投入規模穩步增加,結構持續優化,基礎研究占比首次突破6%。
公報同時顯示,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與美國(2.83%)、日本(3.26%)等科技強國相比尚顯不足,基礎研究占比與發達國家普遍15%以上的水平差距仍然較大,R&D產出多而欠優的現象亟需改善。
汪海粟認為,目前高校的科研體制和經費渠道的既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急功近利和論文導向。提高高?;A研究投入,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長期專注對科學規律探索的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這是中國科學技術與時俱進和后繼有人的重要前提。
李光也注意到這一點。他說,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一些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差距不小,這與我國工業基礎積累相對薄弱、發展不平衡有關,也和科技創新效率不高有關,需要持之以恒地保證基礎研究的時間和資金投入,通過創新機制和科技評價體系來提高效率。